“入园难”“入园贵”的话题,曾经牵动着无数普通民众的神经。民有所呼、即有所应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山东全力做好学前教育“大文章”,递交了一份从“幼有所育”到“幼有优育”的满意答卷。
在顶层设计上,山东注重加强政策引领。2018年,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《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》后,省直有关部门配套制定了10余份文件,围绕实现普及普惠目标,建立起幼儿园建设、教师编制、生均经费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。《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》也已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为解决“入公办园难”,山东从扩资源、抓整治、提质量等三方面着力。
扩资源
据统计,“十三五”期间,山东实施城镇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,仅2018年以来,全省新建改扩建9654所,新增幼儿学位130万个。
抓整治
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,将配套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幼儿园,新增公办园532个。实行“优质园+”办园模式,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,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,不断扩大优质公办资源。目前,山东每1所省级示范园都牵手了至少3所普通幼儿园,进行辐射带动,共同发展。
为解决“入民办园贵”,山东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,完善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,普惠性民办园实行政府指导价,努力把学费降下来。与此同时,省级制定出台了不低于710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,缓解降费后的压力。
提质量
山东实施普惠性幼儿园扶持计划,指导各市通过财政补贴、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,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,把质量提升上去。特别是疫情期间,省直13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扶持工作的通知》,通过减免租金、减轻税费负担等八大措施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,共度难关。
目前,山东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81.97%提高到2019年的90.4%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%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.99个百分点,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.1%,“入园难”“入园贵”问题得到较大缓解。
11月17日上午召开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,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、厅长邓云锋,表达了新的工作目标: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加快改革步伐,努力实现从‘幼有所育’到‘幼有优育’的转变,办好普惠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。”